简述叙事疗法的基本假设
叙事治疗不试图做长期的人格重建。想要解决当下的问题不一定要回到童年的创伤。在学校咨询工作中,因为学生可能仍在童年,所以回溯童年经验是不太可能的。
其首要的理论假设是:人不是问题,问题才是问题。其次:每个人都是面对自己生活的专家。所以,在心理咨询过程中,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只是心理技术的专家,心理咨询和治疗,是一个专家与专家联合工作的过程。
建构主义的基本假设认为学习者并非是一张“白板”或者一只“空杯子”,等着外在知识的灌输,而是认为学习者已经具备了大量的知识,而且不仅仅是关于事实的知识,而是具有内在结构的知识体系。
叙事疗法认为所有假设了意义的陈述都是解释性的,都不是故事本身。 叙事疗法提出了文本类比: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类似于读者与特定文本,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性的解释。这种解释具有文化特性。
自然主义,如果从好的、良善的角度去使用,可以去假定每个人内心都是善的。罗杰斯有个信念是人性本善,在这个基础之上才去用疗愈性的关系,让这种善的一面体现出来。
周末,参加了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李焰老师的研修课《叙事疗法-遇到更好的自己》李老师从一个案例,开始了叙事疗法的脉络讲解,案例如下:入学五年了,抑郁了5年;上大学就被打击。
叙事疗法
叙事疗法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,它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,透过“故事叙说”、“问题外化”、“由薄到厚”等方法,使人变得更自主、更有动力。
叙事疗法是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,它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,透过故事叙说、问题外化、由薄到厚等方法,使人变得更自主、更有动力。
叙事疗法六大核心技术:外化对话、改写对话、回塑对话、界定仪式、重视例外事件和支撑性对话;清楚地说明了如何在咨询实践中运用这些技巧,并激发治疗师个人的灵感,探索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叙事治疗实践地图。
从理论上来解释:叙事疗法就是咨询师陪同求助者的一次探索之旅。重点不是改变求助者,而是和他创造新的故事和意义。在予以求助者帮助时,施助者应该保持“好奇之心”,切忌救人之心,胜人之心,教人之心。
在叙事心理治疗中,重要的不是“叙事疗法”名称本身,而是叙事的方法。说故事的叙事方法可以视为对现存的思辨、实验、调查、观察和其它传统方法的补充。
叙事治疗以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建构观为基础,认为一切知识都由社会建构而来,既不能由个体建构获得,也不能由发现所获。
心理治疗方式:叙事疗法
1、叙事疗法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,它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,透过“故事叙说”、“问题外化”、“由薄到厚”等方法,使人变得更自主、更有动力。
2、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人格、态度、情绪等心理现象都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和文化历史的产物,因此不存在超越历史和文化的普遍知识,也不存在单一的、具有普适性的心理治疗方法。对错综复杂的生活,存在着不同的诠释。
3、“人≠问题”叙事治疗是后现代心理治疗中越来越受欢迎的一种治疗方法。后现代学派跟古典学派不同,古典学派重视诊断人的问题,分析人的问题,解决人的问题。
叙事疗法-遇见更美好的自己(一)
经验本无所谓好和坏,经验最本质的是积极正向的,如何让对方知道自己做什么可以让事情更好,看到自己的力量、资源和优势,这才是叙事治疗最核心的,用现在在组织机构中比较流行的词来表达,就是“赋能”。
叙事疗法是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,它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,透过故事叙说、问题外化、由薄到厚等方法,使人变得更自主、更有动力。
前阵子看过的这本书《陪孩子,遇见美好的自己》。这本书是台湾第一本儿童叙事治疗的书籍,豆瓣评分9,作者黄锦敦是台湾知名叙事治疗取向训练讲师、知名督导与心理咨询师。
前些天,自己有机会和一些抑郁症患者在一起短暂地想出几个小时。当时自己没有意识到叙事疗法这种心理辅助方式,但现在我渐渐明白了,自己当时所能联想到的其它辅助方式与叙事疗法也是大同小异。
”,寻找这些例外事项的共性并将其详细化,从而找到解决途径;最后正向强化这些例外事项,用积极的自我认同替代消极的自我认同,从而使生命故事得以重建。
叙事治疗以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建构观为基础,认为一切知识都由社会建构而来,既不能由个体建构获得,也不能由发现所获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